Spatial Pyramid Pooling in Deep Convolutional Networks for Visual Recognition
最后更新于
最后更新于
tag: SPP-Net, Objection Detection, R-CNN
SPP-Net 的初衷是解决令人头疼的输入图像的尺寸固定的要求,无论是裁剪,拉伸或者是加边都会对模型的效果带来负面影响。那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需要固定输入图像的尺寸呢?一个CNN网络结构通常由卷积层和全连接层组成,卷积层通过滑动窗口的形式得到下一层,卷积对输入图像的尺寸并没有要求,只是不同尺寸的输入会产生不同尺寸特特征层。但是全连接要求的输入向量的尺寸是固定的,这也进而导致了图像特征层尺寸的固定,从而影响可对输入图像的尺寸要求。SPP是介于特征层(卷积层的最后一层)和全连接之间的一种pooling结构,不同尺寸特特征图通过金字塔式多个层次的pooling,可以得到固定尺寸的输入,从而满足全连接的要求。SPP的思想无论是对于图像分类还是物体检测,都是适用的。
从生物学的角度讲,SPP也是更符合人类的视觉特征的,因为当我们看一个物体时,是不考虑物体的尺寸的,而是再更深的视觉系统中进行处理。
下面我们回到物体检测,在SPP-Net之前,物体检测效果最好的是R-CNN 。但R-CNN非常耗时,因为其再使用Selective Search提取候选区域后,对每张图的几千个候选区域重复的进行卷机操作。SPP-Net只需要在整张图片上运行一次卷积网络层,然后使用SPP-Net的金字塔的pooling思想在特征图上提取特征,这一操作将运行速度提升了上百倍。
作者的这一工作在ILSVRC2014上也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(检测第二名,分类第三名)。
作者通过可视化卷机网络的Conv5层,发现卷积操作其实保存了输入图像的空间特征,且不同的卷积核可能响应不同的图像语义特征。如论文中提供的图1,通过第一张图片的特征图,我们可以看到filter-175倾向于响应多边形特征,filter-55倾向于响应圆形特征,通过第二张图可以看出,filter-66倾向于响应∧形状,而118则倾向于响应∨形状。上面这些响应是与输入图像的尺寸没有关系的,而是取决于图像的内容。
在传统的计算机视觉系列的方法中,我们首先可以通过SIFT或者HOG等方法提取图像特征,然后通过词袋或者空间金字塔的方法聚集这些特征 。同样我们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聚集卷机网络得到的特征,这便是SPP-Net的算法思想。
首先通过卷积网络提取输入图像(尺寸无要求)的特征,然后通过空间金字塔池化(SPP)的方法将不同的特征图聚集成相同尺寸的特征向量,这些长度相同的特征向量便可以用于训练全连接或者SVM。与传统的词袋方法对比,SPP保存了图像的空间特征。得到尺寸相同的特征向量后。
图2阐明了SPP的网络结构
图2中conv5层有256个卷积核,论文中使用了4*4, 2*2, 1*1三个尺度的金字塔,在每个尺度的grid(大小和输入图像的尺寸有关)使用的是max pooling得到特征向量。将所有尺度的特征向量连在一起就得到了一个5376的特征的特征向量,该特征向量便是全连接的输入。通过分析可以看出,尽管输入到网络的图像的尺寸不一样,经过SPP-NET后,都会得到相同长度的特征向量。
该方法可以通过标准的BP进行调参,然而实际训练过程中,GPU更倾向于尺寸固定的输入图像(例如Mini-batch训练),为了能够使用现有的框架(Caffe)并同时考虑多尺度的因素,作者使用了多个不同固定输入图像尺寸的网络,这些网络是共享参数的。对于任意不同输入尺寸的卷积网络,经过卷积层得到conv5的尺度是a*a,如果我们要使用金字塔的某层取一个n*n的特征向量,则pooling层的窗口大小是, 步长是。可见,参数的是和输入图像的尺寸没有关系的,因此不同的网络之间权值是可以共享的。
在实验中,作者使用了224*224和180*180两个网络,将图像resize固定到其中一个尺寸后训练该网络,并将学到的参数共享到另外一个网络中。更具体的,作者每个epoch更换一种图像尺寸,训练结束后共享权值。
注:作者根本没有实现训练不同大小输入的CNN的BP算法,只是针对各种各样大小不同的输入,定义出不同的网络,但这些网络实际上参数都相同,于是就可以用现有工具来训练.
在测试时,由于不存在mini-batch,所以输入图像的尺寸是任意的。
简单的回顾一下R-CNN。首先R-CNN利用Selective Search在输入图像上提取2000个左右的候选区域,将每个候选区域拉伸到227*227的尺寸。使用标准的卷机网络训练这些候选区域,提取conv5特征层的特征用于训练n个2分类的SVM作为分类模型,一个回归器用于位置精校。R-CNN的性能瓶颈之一是在同一张图像上的2000个左右的候选区域上重复的进行卷积操作,这在测试过程是非常耗时的。
SPP-NET首先在输入图像上提取2000个候选区域。按照图像的短边(缩小到s)将图片resize后,使用卷积网络提取整张图片的特征(提升时间的最关键部分)。找到每个候选区域对应的conv5特征图的部分,使用金字塔池化的方法提取长度固定的特征向量。特征向量后经过一个全连接后输入到二分类SVM中用于训练SVM分类器。同R-CNN一样,SPP-NET也使用了n个二分类的SVM。过程如图3.
在上面一段中,我们提要了要找到原图的候选区域在特征层对应的相对位置。由于卷积操作并不影响物体在图像中的相对位置,这就涉及到感受野(Receptive Field)的计算问题。感知野是从第一层全连接从后往前推,公式是
其中out是上一层感知野的大小,stride是步长,ksize和核函数的大小。
根据论文中给出的ZF-5Net的网络结构,便得出了论文附录A中感知野139的计算方法:
conv5:
conv4:
conv3:
conv2(LRN):
conv2:
conv1(LRN):
conv1:
每经过一次stride=2的操作,相当于进行一次降采样,共四次stride,也就是特征层的一个像素相当于原图的16的步长。根据论文 , 可以得到类似的结果,后面有时间的话,会给出这篇论文的总结。
同时,作者指出,SPP-NET的卷积网络是可以使用候选区域进行微调的。针对候选区域的类别特征(N+1)作者在全连接的最后一层又接了一个n+1类的全连接,在实验中,作者通过conv5层提取的特征层没有经过微调,只是微调了一下全连接层。使用的数据是25%的正样本(和ground truth的重合度大于50%)。
和R-CNN一样,作者也使用了回归器用于位置矫正,特征同样是从conv5层提取的特征。